«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»好的配资平台
7月30日根据我们官方媒体报道,包括沙特、卡塔尔、埃及、约旦和土耳其在内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签署了一项声明,第一次谴责哈马斯在2023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,并要求哈马斯释放被绑架的所有人质,解除武装并结束对加沙的统治,从而终结加沙战争。
«——【· 从沉默到声讨·】——»
2025年7月29日,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厅内,沙特、埃及、卡塔尔等17个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共同签署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声明。
这份由法国和沙特联合起草的《纽约声明》,首次公开谴责哈马斯在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的袭击,并提出两项核心要求:一是哈马斯必须释放所有被绑架的人质,二是解除武装并结束对加沙地带的统治。
展开剩余84%这一表态彻底打破了阿拉伯国家长期以来对哈马斯的暧昧态度,标志着中东地缘政治的重大转向。回溯历史,自2007年哈马斯通过武力夺取加沙控制权以来,阿拉伯国家对其态度始终复杂。
尽管哈马斯的激进立场与多数阿拉伯政权的世俗化路线存在冲突,但其作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代表,长期被视为对抗以色列占领的“合法力量”。
这种认知在2023年冲突爆发初期尤为明显——当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火箭弹时,许多阿拉伯国家仅以“谴责暴力”的模糊表述回应,并未直接批评哈马斯的军事行动。
然而,随着加沙战争的持续发酵,阿拉伯国家的立场逐渐发生动摇。2025年3月,阿拉伯国家紧急峰会在埃及开罗召开,与会各国明确反对美国提出的将巴勒斯坦人迁出加沙的计划,强调“巴人治巴”原则。
这一表态为后续立场转变埋下伏笔。而当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达到临界点——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陷入饥荒,联合国机构发出“史诗级灾难”的警告时,阿拉伯国家终于意识到,继续默许哈马斯的统治将严重损害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地区稳定。
«——【· 重塑加沙治理架构的路线图·】——»
《纽约声明》提出的两项要求,实质上勾勒出阿拉伯国家对加沙未来的治理蓝图。第一项要求“释放所有被绑架的人质”直击哈马斯的道德痛点。自2023年冲突以来,哈马斯扣押的约250名人质中包括数十个国家的公民,其行为已被国际社会定性为“战争罪”。
阿拉伯国家此次明确将人质问题与加沙战争挂钩,既是对国际法的维护,也是向哈马斯施加政治压力的关键手段,第二项要求“解除武装并结束对加沙的统治”则触及更深层的权力重构。
声明强调,加沙地带的安全责任必须移交巴勒斯坦权力机构,并支持在国际社会监督下建立临时治理机制。
这一主张与2025年3月阿拉伯国家峰会提出的加沙重建计划一脉相承,旨在将加沙纳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统一管理框架,彻底终结哈马斯的“国中之国”状态。
值得注意的是,声明特别提到支持部署“临时国际稳定团”,这一机制既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提供安全保障,也为未来以色列从加沙撤军创造条件。
«——【· 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·】——»
在谴责哈马斯的同时,《纽约声明》释放出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强烈信号。法国外长巴罗明确指出,阿拉伯国家通过声明“表达了未来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愿望”,并希望三方共同参与地区组织。
这一表态与美国推动的《亚伯拉罕协议》形成呼应——自2020年阿联酋、巴林等国与以色列建交以来,美国一直试图将沙特纳入这一框架。 然而,沙特等国的立场依然谨慎。
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·本·法尔汉重申,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是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。这种“以巴建国换以阿和解”的逻辑,既体现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承诺,也反映其在地区博弈中的务实考量。
对沙特而言,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可带来经济合作机遇(如能源技术、基础设施建设),但需避免因过度亲以而丧失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力。
值得关注的是,阿拉伯国家的立场转变与欧洲国家形成联动。法国、英国等宣布计划在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,这种“承认换停火”的策略与阿拉伯国家的要求形成互补。
这种国际压力叠加,迫使以色列在停火谈判中作出让步——美国中东特使威特科夫已透露,停火协议谈判重回正轨,以色列可能同意分阶段释放人质。
«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»
阿拉伯国家首次谴责哈马斯的行动,标志着中东政治从情感驱动向理性务实的转变。在加沙战争造成近6万人死亡、15万人受伤的残酷现实面前,阿拉伯国家终于认识到,支持一个将平民作为人质的激进组织,不仅无法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,反而会使自身陷入道德困境和地缘风险。
通过《纽约声明》,阿拉伯国家试图重塑加沙的治理架构,并为未来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创造条件。这一进程虽充满挑战,但其释放的积极信号,为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久违的希望。
发布于:甘肃省方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